杭州城东的炼钢炉还在昼夜不息地运转,但资本市场早已为这家老牌钢企编织出新的故事。杭钢股份最近三个月的股价走势图,像极了钢厂里冲天而起的钢水——从1月22日到2月27日,217%的涨幅让这只钢铁股硬生生走出了科技股的曲线。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看到"杭钢股份"和"DeepSeek"这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份公告里时,恍惚间以为打开了某家科技公司的财报。公告里那句"在合作伙伴系统中安装了DeepSeek软件"的澄清,倒让我想起前些年养猪企业宣布"触网"时的场景。某种程度上,这轮疯狂的股价狂欢,不过是A股市场"概念炼金术"的最新案例。
钢铁行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。0.24%的毛利率意味着每卖出100元钢材,毛利润还不够买瓶矿泉水。但资本市场的想象力总能找到突破口——当算力租赁遇上钢铁产能,某些投资者眼里看到的,恐怕是"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"的诱人蓝图。只是这份蓝图的基础,是仅占营收0.06%的副业,相当于用高炉余温给服务器散热。
二级市场的狂欢背后,藏着令人不安的错位。17.48%的日均换手率,就像钢厂里飞溅的铁花,美丽却危险。对比同期钢铁行业指数11.54%的涨幅,这个数字更像是在嘲讽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。我突然想起去年某家水泥企业因为沾边"元宇宙"概念连拉涨停,结果被证明只是给VR设备生产包装箱。
财务数据的警报声其实从未停歇。8.3亿的扣非亏损,把"AI概念"的光环照得苍白。这让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"网络泡沫"时期,上市公司只要在名字里加上".com"就能股价翻番。如今在钢铁厂区架设几台服务器,似乎也具备了相似的魔力。
监管层的风险提示已经说得够直白:"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"。但市场总有人相信击鼓传花的游戏不会停,就像钢厂老师傅说的:"火星子没溅到身上,谁都觉得自己能控制火势。"眼下14.72元的股价,某种程度上成了衡量市场理性程度的标尺。
这种资本游戏最吊诡之处在于,它既伤害实体企业,又扭曲市场资源配置。当钢铁企业需要靠AI概念维持市值,那些真正投入研发的科技公司反而可能被淹没在概念泡沫中。就像炼钢需要精确的配比,资本市场同样需要价值发现的纯度。
深夜的杭钢集团大楼依然亮着灯,不知道是值班人员在监控高炉数据,还是在关注大洋彼岸的AI技术进展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当明天的太阳升起,交易大厅里又将上演新的故事——只是不知道这次,被架在资本火炉上炙烤的,又会是哪家传统企业。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